暴雨过后才明白透水砖的大用处
刚刚过去的超长梅雨季
武汉经受住了
8轮强降雨考验
市民家门口少有积水
武汉“海绵城市”建设初见成效
如今,酷暑高温来临
这些奇妙的“海绵”
又在发挥强大功能——
缓解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
今年,武汉将继续海绵改造
全市建成区的20%
将变成“能吸水的海绵”
青山区武丰闸湿地公园内的亲水栈道和荷塘美景。
两江交汇、长江中下游的武汉
地势低洼
常年洪水位高于城市地面高程
为了破解丰水城市
外洪内涝的系列“水问题”
除了排水泵站建设
打通城市排水骨干通道外
武汉市还打出治水“组合拳”
实施城市“海绵化”建设改造
增强城市的“水弹性”
武丰闸湿地公园体现了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的海绵城市理念,净化了水环境,节约了水资源,还避免了城市渍水。
武丰闸湿地公园内地砖均为透水砖。
事实证明,海绵城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错峰、缓释、渗透、蓄存功效。
青山区海绵办介绍,8轮降雨后,他们通过对海绵示范区内的钢城二中、桥头小学、依江畔园、四十九中、钢都123社区、倒口湖公园、东湖港峰值流量及水位监测分析发现,排口峰值流量均较改造前有较大幅度减小,峰值流量出现时间较降雨峰值出现时间均有明显延迟。
位于汉阳四新片的广电兰亭时代、观澜国际、新城映像等居民小区亦无明显渍水,特别是老渍水点太子水榭小区,在此轮暴雨期间处之泰然。
汉阳区建设局表示,这些区域均经过海绵改造,同时建设了下凹式绿地、雨水花园,海绵设施在暴雨期间能够起到蓄水作用。
武丰闸湿地公园内景色秀丽。
酷暑天里
“海绵”缓解热岛效应
很多人都知道海绵城市对于防内涝起着关键作用——在酷暑天里,你知道它的神奇之处吗?
海绵城市建设,通过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及改变传统绿地结构,减小地表雨水径流、降低城市综合径流系数。
同时,生物滞留设施等绿色海绵设施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,植物利用自身的蒸腾作用降低周边的温度,提高空气的湿度,使得空气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,从而达到空气净化的目的。一旦城市中心的温度降低,相应地就会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。
城市气温在很大程度上受地面温度的影响,海绵城市建设中,用透水性材料作为地面层,能降低地面温度,并适当升高地面上方的湿度,从而改变微气候,有效缓解热岛效应。